手机网站

微信网站

版权所有  ©  北京国能赢创能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3772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01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广汉市2025~2030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

作者:
来源:
三天前
浏览量:

为推动广汉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广汉市发改局起草了《广汉市2025~2030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制定文件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布局策略方面,《征求意见》明确:
1)高功率快充站:根据电动汽车推广政策以及预测情况,统筹规划、加快布局,在停车位众多的公共配套停车场,主要交通干线、电网负荷裕量大的地方、城郊接合部等建设高功率快充站,重点为公交、出租车等运营车辆提供服务。
2)公交、物流、环卫车等专用充电站:优先结合现有及规划大中型公交车场站、首末站与保养场站建设。结合城际公交实际路线及运营距离,科学选址建设公交车专用充电站作为临时补电服务设施。依托物流、环卫等行业专用停车场所建设对应的行业专用车充电站。
3)中小规模充电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社会各界自有空间,快速布局中小规模充电站,为功能性运营车辆提供专属、私人乘用车临时补电提供服务。

 


以下是节选《征求意见》重点任务部分。


1.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公共充电站网络建设
(1)按照从城市中心到边缘、一类地区向二类地区逐步推进的原则,逐步增大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分布密度。在中心城区以外区域或新能源重点发展地区适当新建独立用地的公共充电站。
(2)优先结合商业中心、文体场馆等配建停车场,以及交通枢纽、轨道交通换乘站等社会公共停车场开展城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3)鼓励公交车、出租车、环卫、物流等企业自有停车站场配建充电基础设施并向社会公众开放。
(4)鼓励具备条件的加油加气站配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
(5)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务与私人充电桩向社会公众开放。

 

2.大力推进居民小区公用和自用充电设施建设
积极推动住宅小区建设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对于自有产权车位或长期租赁车位的用户,优先考虑结合停车位建设充电桩,推荐采用“统建统筹、有序充电”的方式,建设个人充电桩;鼓励在已建住宅小区公共停车位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充电车位,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开展机械式和立体式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建设;对于实施条件较为困难的住宅小区,积极在周边区域发展公共充电基础设施。

 

3.推广公共机构停车场建设充换电设施
(1)推广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配备使用,布局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具备条件的政府机关、学校、医院、文体场所等公共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电动汽车配备更新计划以及职工购买使用电动汽车需求,利用单位内部停车场资源,规划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配建充电桩。
(2)根据具体场所的车辆充电特点,推荐采用“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灵活配比”的原则推广建设。

 

4.统筹大型专用充电站建设加强充电关键技术创新应用
鼓励科技创新,引导单位和园区内部充电设施开展“光储充放检”一体化试点应用,鼓励推广智能有序充电,逐步提高智能有序充电桩建设比例,建立充电车位分时共享机制。创新居住社区充电服务商业模式,鼓励“临近车位共享**“多车一桩等新模式;鼓励大功率充电、车网互动等示范类设施,积极推进车网互动技术及虚拟电厂等方向创新与试点示范;鼓励创新型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在广汉市域,探索充电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和保险产品。
对于大型的专用充电站,例如公交车专用充电站、物流环卫专用充电站等,应统筹统建,科学规划推进时序。在规划站点中应大力推广柔性互动直流充电桩,V2G直流充电桩等新型充电设施。因大型专用充电站中,桩数量多、功率大,加强电动汽车充放电运行调控平台、桩群调度运行等技术创新,破解电动汽车技术瓶颈,引入“虚拟电厂”与电网进行双向互动,保障充电站充电系统效率及稳定性,降低对电网的影响。推动车网友好互动。积极推广智能有序充电,落实充电设施峰谷电价政策,引导居民选用具备智能有序充电功能的充电设施参与智能有序充电,逐步提高智能有序充电设施建设比例。探索开展“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推动V2G模式发展,鼓励电动车作为灵活的储存电能装置;探索开展“光储充检”一体化试点应用,推动“光伏+储能+检测”模式发展,积极参与电力系统调节。
在配电网的构成方面,构建以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为载体的虚拟电厂,实现以下功能:
(1)有序充电:电动汽车作为可调负荷,低谷充电,实现移峰填谷;
(2)移动储能:将电池当天富余电量在高峰期放电,形成移动储能网;
(3)虚拟电厂:电量聚合,参与电网调峰调频辅助服务;
(4)建立光/储/充/放(检):交直流混合的微电网系统;
(5)搭建以电为核心,一站式解决多能互补“源/网/荷/储/用”的能源供应协同和互动;让用户使用更多绿电,存储更便宜的能源,服务更多的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快、更安全的用户体验。

 

5.统筹城乡充电设施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随着城乡居民的低碳意识不断提高,绿色出行已成为共识,在已建成投运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运营经验基础上,优化规划建设方案和运营模式。更好地满足乡村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选择合理建设区位和使用培训,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

 

6.加强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
由能源管理部门组织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平台,面向政府主管部门、充电设施运营商、电动汽车车主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人、车、桩”互联互通为基础,通过采集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行监测信息,系统分析各场景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为特征,实时获取充电信息,实现充电设施信息管理、查询统计、实时监控、大屏幕综合展示、多平台联动以及中小企业设备代运维等综合服务管理功能,对于优化充电桩规划布局,提高企业投资积极性,畅通充用电信息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