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微信网站

版权所有  ©  北京国能赢创能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3772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01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行业要闻

通知丨走进广汽技术与产品巡展活动

通知丨走进广汽技术与产品巡展活动

2025-04-01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进企业协同发展。经研究,决定开展2025年“装备强国”系列活动之走进中国汽车——广汽技术与产品巡展活动,组织行业内相关单位走进广汽,开展新技术交流及新产品展示,打造供需“一站式”合作平台,提供面对面供需对接机会,通过集中展示与交流,推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活动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5年5月20日 二、活动地点 广州·广汽集团 三、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工信装备工程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 2、承办单位: 北京国能赢创能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四、展示领域 注: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所列领域。 五、活动形式 1、产品展示 场地由广汽集团提供,《年鉴》编制办公室为参展单位统一搭建,参展商提供背景板设计稿,展品和宣传材料由参展单位自行负责展品运输。参展单位原则上不超过30家。 2、报告交流 报告针对展示的产品和技术,聚焦当前国内外发展趋势,关键技术情况,产品推广应用情况等 六、参与人员 1、技术、开发、材料、生产制造、市场、销售、采购等领域相关负责人。 2、参展单位的人员(每家单位不超过2人)。 七、参展收益 1、零距离对接广汽专家团队及采购人员。 2、展示最新技术和产品,点对点进行产品推介。 3、针对热点技术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拓展技术创新思路。 八、活动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云龙13691117911(同微信)邮箱:chinaev863@126.com 附件:2025年“装备强国”系列活动之走进中国汽车——广汽技术与产品巡展活动拟定日程及合作方案 拟定日程  
《202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正式出版

《202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正式出版

2024-12-25
经过一年的精心组织,汇聚行业权威专家、著名学者以及重点企事业单位智慧结晶的《2024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近日正式出版。该年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联合北京国能赢创能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组建成立的编制办公室全面负责统筹、编辑、出版发行等相关事宜。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直属工信装备工程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原北京艾迪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协助《年鉴》的统筹等工作。 作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首部实用性工具书,它将权威性、指导性、学术性、综合性与实用性完美融合,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官方权威信息资料。在过去十五年里,年鉴始终秉持宏观行业综合阐述、中观区域辅助印证、微观典型案例深入剖析的编制架构,已然成为政府制定政策法规、行业机构开展前瞻研究的重要基石,也是企业规划战略布局的关键参考,更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信息交流与合作的核心枢纽。 核心内容概览 01行业全景洞察 邀请超140位行业大咖,针对纯电动、燃料电池、智能网联等多类型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技术,深度剖析各领域焦点议题,精准勾勒行业发展路径,为行业持续稳健前行出谋划策。 02政策精准解读 全面梳理2023年度国家与地方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政策动态,深度结合政策导向与行业发展趋势,为汽车产业提供清晰明确的政策指引。 03区域深度聚焦 详细剖析46个重点区域在产业格局、推广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及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以数据驱动区域创新协同,助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04单位风采展示 汇集136家行业领军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成果,涵盖生产经营、产能扩张、技术创新及国际合作等维度,直观呈现产业链全貌,填补大数据具象呈现的空白。 05海外视野拓展 广泛收集13个国家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政策走向、市场趋势、技术突破及产业链布局,为国内行业发展引入全球视角,搭建国际交流合作的坚实桥梁。 06行业大事纪要 整理收录2023年行业内超1000条重大事件,包括新项目落地、合资合作进展等关键信息,忠实记录行业发展轨迹,传承行业文化与历史记忆。 07标准规范集成 系统梳理2023年发布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涵盖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等多个层面,为技术研发与生产实践提供权威标准依据。 08创新成果分享 精选43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技术与产品应用案例,通过深度解析成功经验,引领行业创新驱动发展新潮流。 诚挚致谢与未来展望 在《2024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的编撰过程中,离不开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汽车行业主管单位的悉心关怀与指导,也得益于众多汽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科研机构的踊跃参与和鼎力支持。在此,我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未来,年鉴将继续以精准、权威、科学的数据和全面、客观、真实的内容,服务广大读者与行业同仁。同时,我们热忱欢迎各界人士为年鉴的优化完善建言献策,共同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信息资源的高质量发展。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  
“走进中国汽车-北汽”技术与产品巡展活动暨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前瞻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走进中国汽车-北汽”技术与产品巡展活动暨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前瞻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2024-12-12
2024年12月10日,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走进中国汽车-北汽”技术与产品巡展活动暨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前瞻技术交流会专场活动,在北京汽车产业研发基地举行。此次活动以“搭建供应链企业与整车企业沟通桥梁,打造供需一站式合作平台”为主题,聚焦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领域的关键技术,吸引了众多行业权威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与。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艾迪智联董事兼总经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主编李方正,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智能网联中心电子电器技术总监魏跃远、材料及轻量化部总师王智文,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智能网联部副部长吴含冰,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底盘全国重点实验室联盟主任张俊智,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科意创(广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云,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央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任鹏飞等嘉宾出席了本次交流会。 上午的交流会聚焦智能网联与芯片主题,由李方正主持。会上,各位嘉宾就智能网联与芯片产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智能网联部副部长吴含冰女士发表了关于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进展的演讲。演讲中,吴含冰深入剖析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规范框架,有助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技术创新及应用方面明确方向。     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科意创(广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云先生发表了关于《基于银烧结的 STPAK 功率模组及系统应用》的演讲。深入讲解了基于银烧结的 STPAK 功率模组相关技术细节,全面阐述了其在系统应用中的实际表现与优势。     南京仁芯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副总裁金栎先生进行了《高速 SerDes 芯片研发与探索》的演讲。金栎先生深入剖析了高速 SerDes 芯片的研发过程,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探索。     无锡车联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TO 李志刚先生发表了《从单域到跨域智能的开发探索与实践》演讲。李志刚深入探讨了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在从单域智能迈向跨域智能进程中的开发实践经验与成果,阐述了其演进路径。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底盘全国重点实验室联盟主任张俊智先生,发表了《电动汽车智能底盘的创新发展 - 面向 2030 的智能底盘技术体系与指标体系重构》的演讲。张俊智指出电动汽车时代智能底盘的重要性,深入讲解了面向 2030 年智能底盘技术体系与指标体系的重构方向,为行业呈现了智能底盘在提升汽车性能与操控体验方面的前沿研究与创新思路。     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与交付部总经理白桦先生发表了《数字化转型出海新征程,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大纲》的演讲。白桦先生深入探讨了如何借助数字化手段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开启全球化征程,阐述了相关战略布局与实施大纲,为汽车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特钢技术中心副主任杨成威先生进行了《钢铁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应用分享》演讲。杨成威先生深入讲解了钢铁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中的应用情况,涵盖材料特性、工艺适配及优势体现等多方面内容。     鞍钢汽车材料营销中心应用技术事业部技术总监姜志公先生发表了《鞍钢车身一体成型MPI零件解决方案》演讲。演讲聚焦于汽车制造领域的车身结构创新,姜志公先生详细阐述了鞍钢针对车身一体成型MPI零件所研发的解决方案,包括材料特性、技术工艺以及该方案在提升车身性能、优化生产流程等方面的优势与应用前景,为汽车行业在车身结构设计与材料应用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技术参考,现场吸引了众多汽车制造及相关产业专业人士的关注与讨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央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任鹏飞先生带来了《新能源车用大型一体式压铸件力学性能测试及精准化建模方法研究》的演讲。演讲聚焦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技术探索,任鹏飞先生深入讲解了大型一体式压铸构件的力学性能测试细节,阐述了精准化建模方法的研究成果。   活动期间,北京汽车研究总院领导及各部门人员参观了展区,与参展企业代表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产品的技术创新点、应用场景及市场前景,并积极探讨潜在合作机会,进一步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此次交流会在热烈的交流氛围中圆满收官,成功构筑起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互通与合作的优质平台。未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将围绕技术与产品供需对接再组织一系列专场活动,积极促进全行业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协同联动,汇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多方力量,共同开创产业发展新篇章。  
2024汽车轻量化论坛在京召开

2024汽车轻量化论坛在京召开

2024-08-26
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编制办公室主办、北京国能赢创能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汽车轻量化论坛”于2024年8月23日在北京裕龙国际酒店召开。13位行业重磅嘉宾围绕汽车轻量化产业化应用的关键共性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前沿技术。 此次论坛邀请近100家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材料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参与,实现与上下游的供需全链条无缝对接;采取会议与展览的深度融合,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加强交流效果和体验,推动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首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集团首席专家孟宪明以《汽车轻量化技术路线与发展趋势》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报告详细介绍了汽车轻量化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路线,包括结构优化、新材料应用、先进制造工艺和连接技术,旨在实现汽车减重、提升能效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提出了具体的轻量化目标和材料应用预测。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首席杨钫带来主题为《红旗新能源轻量化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红旗品牌在新能源轻量化方面的实践,如高能安全电芯技术、大模组成组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以及未来展望。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研发总院材料工艺总师李明桓带来主题为《新能源浪潮下的东风汽车轻量化技术变革及实践》的主旨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东风汽车公司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下,对轻量化技术的重要性认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公司的轻量化技术发展思考和实践案例。内容包括了行业趋势分析、轻量化技术的意义、东风公司的"五化"战略、关键轻量化技术实施路径,并对公司未来的轻量化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天特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王礼银带来主题为《中天钢铁集团汽车用钢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进展》的主旨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天特钢在汽车用钢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进展,包括生产能力、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控制、材料应用案例以及对汽车轻量化的贡献。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教授/技术研究院薄板研究所所长韩赟带来主题为《汽车底盘高耐蚀与轻量化用钢研发及应用进展》的主旨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首钢集团在汽车底盘轻量化和高耐蚀用钢的研发、产品系列、技术优势、应用案例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全流程应用技术解决方案。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技术总师黄遵国带来主题为《商用车轻量化技术开发及应用》的主旨报告,报告从商用车轻量化的核心意义、现状与预测、技术路径及应用案例、新能源轻量化的必要性与方案,以及政策和技术驱动因素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了全面分享。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总体专家组成员,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副主任刘波带来主旨为《一体压铸铝合金SPR连接仿真与实验》的演讲报告,报告从行业现状和轻量化、一体压铸铝合金结构件、SPR关键定义与参数、SPR连接仿真与实验、未来展望5个维度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春林带来主旨为《基于绿钢的鞍钢新能源钢制电池包开发》的演讲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新能源钢制电池包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和行业应用前景。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总院轻量化业务经理王博带来主旨为《商用车轻量化发展趋势及材料开发实践》的演讲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北汽福田汽车在商用车轻量化发展趋势、材料开发实践以及低碳技术应用方面的战略规划和技术创新。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教授王存宇带来主题为《车用轻量化大型复杂构件一体式温成形工艺技术研究进展》的主旨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车用轻量化大型复杂构件一体式温成形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的需求、钢制一体式零件的成形方式、一体式零件用钢的材料特性及性能评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复合材料负责人、博士曹兴枫带来主题为《先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轻量化电池箱体中的应用进展》的主旨报告,报告从复合材料电池箱体应用背景、复合材料电池箱体开发、复合材料电池箱体制造与性能验证3个维度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上海剑平动平衡机制造有限公司检测中心主任周池东带来主题为《新能源汽车电机动平衡技术的解决方案》的主旨报告,报告重点从动平衡原理、新能源电机-平衡解决方案、软件功能与数据统计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特级总师/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任起龙带来主题为《轻量化共赢方案判据及玄武岩纤维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应用》的主旨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轻量化在汽车行业的应用,特别是玄武岩纤维新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进展、性能特点以及北汽福田汽车在轻量化和双碳目标方面的实践和创新。  
小米SU7Ultra 5月限时购车权益

小米SU7Ultra 5月限时购车权益

10小时前
小米SU7Ultra 5月限时购车权益,5月1日至31日下定可享受: ① 碳纤维运动方向盘+碳纤维中控饰板+碳纤维前排座椅背板免费送;   ② 五年基础保养免费送;   ③ Xiaomi HAD 端到端辅助驾驶终身免费使用权。   更多基础权益详情,登录小米汽车APP了解。    
灵感充电站,凯翼车主的五一创意生活

灵感充电站,凯翼车主的五一创意生活

10小时前
灵感充电站,凯翼车主的五一创意生活
与瑞同行 智领未来丨奇瑞商用车2025年全球经销商大会盛大开启

与瑞同行 智领未来丨奇瑞商用车2025年全球经销商大会盛大开启

10小时前
“与瑞同行,智领未来。”近日,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经销商代表跨越重洋来到中国汽车创新之城——芜湖,齐聚奇瑞商用车2025年全球经销商大会,在新能源革命和智能技术浪潮的交汇点上,见证奇瑞与全球合作伙伴并肩共担责任、携手共创荣耀。   图为会场外景 当天,奇瑞控股集团执行副总裁鲍思语,集团副总裁、奇瑞商用车总经理巩月琼,以及公司领导佘才荣、王成、张佳明、朱宏、杨峻岭、蔡交华、周金玲共同出席大会,与海外合作伙伴面对面零距离充分交流。   图为会场外摆放的展车 会场外的展车吸引了全球伙伴关注的目光,他们驻足拍照、接受采访,与展车合影,认真阅读现场展板上的车型参数,不时向国际事业部的讲解人员咨询,从外形到内饰、从动力到功能,认真做起了“功课”。   图为经销商们与展车“零距离”接触 在奇瑞集团“商用车与乘用车协同发展”战略指导下,如何打造新型全球商用车及生态系统,为不同地区、不同场景和不同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大会现场,鲍总在《国际战略报告》中为大家指明了方向。报告围绕全球市场洞察、奇瑞集团规划战略以及产品布局与生态链三个方面展开: “全球汽车的发展趋势是新能源化、智能化加速。此外,还有全球化、区域化、产品定制化以及产业逐渐向生态化发展等趋势。”随着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的不断上升,他对未来商用车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中国汽车出口量持续增长,凭借完善产业链,未来将以技术引领发展,在高端市场影响力渐强。” 鲍总还向全体海外经销商介绍了奇瑞商用车近年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果,作为奇瑞的第二增长曲线,奇瑞商用车在新能源、智能化、组织整合等方面深耕不辍,不断完善海外制造基地,拓展本地化品牌,构建汽车生态,包括汽车金融、文化等方面。 在介绍产品布局以及整体生态链时,鲍总指出,奇瑞提供绿色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帮助经销商和用户创造价值,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高效的发展模式;构建强大的运营平台,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和物流运转效率;成立产品研究团队,围绕产品开展研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用户创造价值。汽车行业变革中,奇瑞利用核心能力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奇瑞不仅是制造商、研发商,还致力于帮助当地经销商、合作伙伴和用户。奇瑞不仅是主机厂,更是产业集群,注重与用户共创产品,构建产业生态,为用户提高工作效率。”鲍总希望经销商合作伙伴树立全生命周期的价值观念,与奇瑞携手共创未来,分享发展成果。   图为鲍总作国际战略报告 持续精准的营销策略、政策和行动计划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奇瑞商用车常务副总经理兼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佘才荣以国际商用车市场、中国商用车出口市场分析为切入点,作2025年国际营销工作报告。奇瑞商用车国际在2024年增长幅度很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2025年的发展规划将围绕“1643策略“展开,建立国际市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希望携手经销商朋友,持续创新驱动,共同开创国际业务新的篇章。   图为佘总作国际营销工作报告 奇瑞商用车未来将继续在全品类投入研发新一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刘新宇作产品规划报告。   图为刘新宇作产品规划报告   图为国际事业部副总经理崔剑主持大会    图为来自沙特和哥伦比亚的两位经销商分享市场发展经验   图为优秀经销商颁奖仪式现场 会后,皮卡、轻卡、客车、Mini卡、摩托车、绿能等还分别举行了分会场业务交流,国际事业部也与经销商举行了业务会谈。   图为会后合影留念 来源:奇瑞商用车  
芯原推出业界领先的车规级智慧驾驶SoC设计平台

芯原推出业界领先的车规级智慧驾驶SoC设计平台

10小时前
近日,中国上海——芯原股份 (芯原,股票代码:688521.SH)宣布推出全新超低功耗的图形处理器 (GPU) IP——GCNano3DVG。该IP具备3D与2.5D图形渲染功能,在视觉效果与功耗效率之间实现了卓越平衡,专为可穿戴设备及其他需要动态图形渲染的紧凑型电池供电设备而设计,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AI/AR眼镜等。 芯原的GCNano3DVG IP结合了优化的硬件流水线与轻量且可配置的软件栈,实现了高效、低功耗的图形处理。该IP配备了分别针对3D和2.5D图形的独立渲染管线,可加速由3D图像和矢量图形构成的复杂场景的渲染,并通过微调进一步优化了性能、功耗和面积 (PPA)。此外,GCNano3DVG采用统一的命令引擎以及多种CPU-GPU同步机制,进一步降低了系统开销,加之所采用静态随机存储器 (SRAM) 或伪静态随机存储器 (PSRAM) 的无DDR配置,为嵌入式图形处理提供了高效且低功耗的解决方案。 GCNano3DVG支持芯原的GLLite和VGLit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用于3D和2.5D/2D图形渲染。其中,GLLite驱动程序高度可配置,支持完整的OpenGL ES 2.0规范,并可选集成运行时OpenGL着色语言 (GLSL) 编译器,或者以OpenGL ES 1.1固定功能管线模式运行,以实现最低内存使用。它还支持渲染Khronos的图形库传输格式 (glTF),能够高效处理现代应用中的3D资源。VGLite驱动程序兼容流行的矢量图形库,如LVGL和NanoVG。GLLite API和VGLite API均可在单一应用程序中灵活且同步地使用,为各种嵌入式应用场景提供多功能且高效的图形解决方案。 “随着可穿戴应用的不断扩展,市场对于能够呈现3D渲染内容的沉浸式用户界面的需求持续攀升,同时仍需满足超低功耗的要求。”芯原首席战略官、执行副总裁、IP事业部总经理戴伟进表示,“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我们基于超低功耗的Nano 3D和Nano 2.5D GPU技术设计了一种支持混合渲染的GPU架构。这一创新实现了在超低功耗下高效渲染混合的3D和2.5D内容。” 芯原的GCNano3DVG GPU IP现已开放授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或合作垂询,请访问以下网址与我们联系: www.verisilicon.com/cn/ContactUs   关于芯原 芯原微电子 (上海) 股份有限公司 (芯原股份,688521.SH) 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平台化、全方位、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企业。 公司拥有自主可控的图形处理器IP (GPU IP)、神经网络处理器IP (NPU IP)、视频处理器IP (VPU IP)、数字信号处理器IP (DSP IP)、图像信号处理器IP (ISP IP) 和显示处理器IP (Display Processing IP) 这六类处理器IP,以及1,600多个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 基于自有的IP,公司已拥有丰富的面向人工智能 (AI) 应用的软硬件芯片定制平台解决方案,涵盖如智能手表、AR/VR眼镜等实时在线 (Always-on) 的轻量化空间计算设备,AI PC、AI手机、智慧汽车、机器人等高效率端侧计算设备,以及数据中心/服务器等高性能云侧计算设备。 为顺应大算力需求所推动的SoC (系统级芯片) 向SiP (系统级封装) 发展的趋势,芯原正在以“IP芯片化 (IP as a Chiplet)”、“芯片平台化 (Chiplet as a Platform)”和“平台生态化 (Platform as an Ecosystem)”理念为行动指导方针,从接口IP、Chiplet芯片架构、先进封装技术、面向AIGC和智慧出行的解决方案等方面入手,持续推进公司Chiplet技术、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 基于公司独有的芯片设计平台即服务 (Silicon Platform as a Service, SiPaaS) 经营模式,目前公司主营业务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消费电子、汽车电子、计算机及周边、工业、数据处理、物联网等,主要客户包括芯片设计公司、IDM、系统厂商、大型互联网公司、云服务提供商等。 芯原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在全球设有8个设计研发中心,以及11个销售和客户支持办事处,目前员工已超过2,000人。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verisilicon.com  
裕太微重磅发布车载以太网TSN交换芯片,打造国产车内通信芯片完整解决方案

裕太微重磅发布车载以太网TSN交换芯片,打造国产车内通信芯片完整解决方案

一天前
近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2025上海车展)盛大开幕。裕太微电子携多款自主研发的车载产品亮相,并于25日成功举办车载以太网交换芯片发布会。活动现场,裕太微电子重磅发布了最新产品车载以太网TSN交换芯片YT99系列,并荣获汽车电子产业投资联盟颁发的“年度汽车产业链突破奖”,彰显其在车载通信核心技术领域的引领地位。   据悉,2025上海车展以“拥抱创新,共赢未来”为主题,联合汽车电子产业投资联盟、《中国汽车报》社、爱集微同期举办 2025 汽车半导体生态大会暨中国车规芯片技术路演&中国车规芯片成果展,旨在汇聚全球汽车半导体产业精英力量,展示最新技术成果和产品应用,探讨汽车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驭时智行 裕太微车载TSN Switch芯片发布会现场   裕太微车载以太网交换芯片发布会就智能汽车通信技术这一命题给出诠释,吸引了一众行业嘉宾、车企代表及媒体到场。裕太微车载事业部总经理郝世龙在发布现场进行了产品诠释,系统阐述了智能汽车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应用场景。他指出,车载以太网和车载SerDes会构成当代与未来EEA架构的高速有线车内通信网络。     此外,公司在车载通信领域的全栈布局也正式拉开帷幕:从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到交换芯片,再到未来的高速视频传输SerDes芯片解决方案,裕太微已形成完整的车规级产品规划矩阵,覆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等关键场景。2025年,裕太微车载高速通信链产品线将实现量产。   演讲最后,在全场嘉宾与媒体的见证下,车载以太网交换芯片YT9908/9911系列发布仪式正式启动。该系列产品是裕太微电子自主研发的8/11-Ports车规级TSN Switch芯片,集成了裕太微电子自研的1000BASE-T1/100BASE-T1/100BASE-TX PHY, 内置xMII / SGMII / 2500BASE-X /USXGMII / PCIe等多种高速接口, 完整支持IEEE 802.1AS-2020等多个TSN协议。其具有高带宽、低延迟、高可靠性、易于扩展、标准化程度高、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将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载娱乐系统、车载中央网关等多个场景,可满足下一代智能汽车对实时性数据传输的严苛需求,填补该品类国内市场空白。     大会期间,汽车电子产业投资联盟为裕太微电子颁发了“年度汽车产业链突破奖”,表彰其通过核心技术攻关打破国际垄断,推动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突出贡献。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颗集成自研千兆&百兆车载以太网PHY的车载TSN交换芯片,国产化率此前几乎为零。     本土化服务先行 向系统级方案服务商转型   在裕太微展台上,其车载芯片展板引得众多参展游客驻足,更有不少业内人士前来咨询,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一位参会国际车企代表评价:“裕太微具备自主研发实力,其本土化服务能力更是核心竞争力。”     相对于国际厂商,公司立足中国大陆,更为贴近、了解本土市场,以本地化的支持和服务来吸引客户和提高客户粘性,稳步占据供应链的关键位置;此外,公司与本土网络设备商在企业文化、市场理念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更能相互认同,形成了密切且相互依存的产业生态链。   目前公司已实现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的量产,为自动驾驶车辆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的实时交互筑牢根基。此次进一步推出车载以太网交换机芯片,旨在打造完整统一的车内通信芯片解决方案,助力Tier 1供应商及整车厂实现本土化替代。   裕太微车载以太网解决方案不仅满足高效能以太网与低功耗模式的兼容需求,更通过单对线缆实现双向高速传输,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了兼具成本与性能优势的通信方案。其车载以太网芯片产品率先通过SGS颁发的ISO26262:2018 ASIL D级功能安全认证,标志着产品在失效安全机制、故障检测覆盖率等关键指标上达到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同时,产品还通过了AECQ100 Grade1车规级可靠性验证,以及OPEN Alliance联盟授权的C&S IOP互联互通测试、FTZ电磁兼容测试和UNH IOL实验室认证,满足国际Tier 1供应商的技术准入要求。     凭借深厚的技术储备和成熟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公司将持续推出在成本和客户技术支持等方面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在性能、集成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有线通信芯片产品,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更高综合价值的系统级方案服务。   借助智能网联化的浪潮,裕太微致力于成为汽车客户最可靠的高速有线通信芯片战略合作伙伴。   目前,裕太微展区仍在开放中,欢迎各界人士莅临现场指导交流!更多后续资讯请持续关注裕太微官方账号。 展位地点: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7.2H展馆7BC029展位,2.2H展馆2BC120展位 时间:4月23日——28日  
北汽集团10大智能黑科技大揭秘

北汽集团10大智能黑科技大揭秘

一天前
北汽集团10大智能黑科技大揭秘
SGMW与赛克联合试驾,燃擎动力新高度

SGMW与赛克联合试驾,燃擎动力新高度

一天前
在汽车技术多元竞逐的当下,传统燃油车型以其独有的魅力,依然是众多驾驶者的心头好。为精准评估S15T FWD 发动机性能及整车动力表现,SGMW和赛克联合开发团队以 “N73” 开发模式为指引,开启了一场专业试驾活动,对F520S S15T CVT、CN202S N15T CVT车型进行动力性能对比,为后续标定开发及全球化谋篇布局。 试驾伊始,标定区域对S15T FWD发动机当前标定状态、场地路线、工况及试驾目的做了全面介绍。随着发动机的轰鸣骤响,车辆如脱缰野马般,瞬间释放惊人动力。在直线加速环节,F520S S15T 凭借双流道电控阀门涡轮、350bar 缸内直喷、集成式缸盖等前沿技术,动力输出与响应速度大幅提升,搭配 CVT 变速箱,平顺加速换挡,带来超凡驾驶感受,完美保留传统燃油车型经典动力特性的同时,实现了性能跨越。   试驾结束后,双方团队深入探讨 F520S S15T 的动力性能,一致认为动力性能是传统燃油车型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开发阶段下,车辆动力表现已相当出色,后续开发中,硬件团队需制定长期优化方案,持续深挖动力潜能;标定团队则要精细打磨,通过台架标定及整车匹配标定不断优化,充分激发 S15T FWD 的最大性能,助力 SGMW 技术升级与产品全球化步伐。   这场试驾不仅是对现有性能的检验,更是通往未来技术高峰的坚实步伐,我们共同期待 SGMW 传统燃油车型在优化升级后,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惊喜,助力“一二五”工程落地。   来源:赛克科技 SAIKE TECH  
赛力斯智能安全 以场景定义安全

赛力斯智能安全 以场景定义安全

一天前
赛力斯智能安全 以场景定义安全
芯旺微电子加速综合性车规半导体布局

芯旺微电子加速综合性车规半导体布局

两天前
4月23-5月2日,2025上海国际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芯旺微电子携新品底盘制动专用芯片SMC6008AF和射频芯片SRT1200、车规级MCU KF32A158等KungFu系列车规芯片及基于KungFu系列芯片打造的车身域、座舱域、智驾域、底盘域和动力域几十款汽车零部件展品重磅亮相2.2馆2BG012展台,重点展示了自主可控KungFu芯片技术与智能汽车的深度融合及应用,为智能化下半场赋能。     KungFu系列芯片依托全自主指令集架构的核心优势,建立了完全自主可控的嵌入式MCU内核设计、生产制造、质量认证和测试体系,实现芯片全产业链国产化,完成控制类、驱动类、射频和电源驱动类的多产品线布局,综合性车规半导体版图逐步扩张。截止目前,KungFu MCU出货量已突破10亿颗,其中车规级MCU超1.6亿颗,底盘转向、刹车等关键应用超1000万颗。芯旺微电子已构建起丰富的车规级MCU产品矩阵,KungFu车规级MCU型号近百款,在本次上海车展上,芯旺微电子重点展示了底盘制动专用芯片SMC6008AF、射频芯片SRT1200及KF32A158、KF32A156、KF32A136、KF32A146和KF32A150等车规级高性能MCU。   SMC6008AF是芯旺微电子推出的首款底盘制动专用芯片,具有高集成度的特性,将ABS常用外围电路集成到一颗芯片内,极大简化了ABS方案。SMC6008AF集成 4 个电流阀低边驱动和 4 个 PWM 阀低边驱动,1 个适用于螺线管负载的安全开关预驱。还包括 4 个可配置的轮速传感器接口,1 个泵电机的预驱以及 1 个通用的高边驱动。除了这些主要功能,SMC6008AF 还集成了 1 个警告灯驱动,1 个 K-line 收发器,2个可配置车速输出驱动,1 个电荷泵用于驱动高边的 N 型 MOSFET,以及 1 个与 MCU 通讯的 SPI 接口。数字 I/O 引脚支持 5.0V 和 3.3V 电平配置,以适配各类微处理器。   SRT1200 是芯旺微电子推出的首款高度集成的低功耗超高频 ASK/FSK 射频接收器,集成了射频前端、数字基带两大核心模块,通过将卓越的射频性能与复杂的基带信号处理相结合,仅需少量简单的片外元器件,即可实现可靠的无线通信。其接收通路采用双正交混频和低中频架构,具备出色的镜像抑制能力。高精度 SD-ADC 能够在低链路增益下实现高灵敏度,同时无需调节链路增益即可获得卓越的抗阻塞性能。SRT1200 可应用于车载钥匙信号接收、胎压监测信号接收等领域。   KF32A158是芯旺微电子基于自主KungFu内核推出的32位车规级MCU,通过ASIL-B汽车功能安全等级,最大可提供2MB ECC Flash和256KB RAM;同时支持A/B分区bootloader;特有的信息安全管理单元,可提供密钥的安全存储、多种AES加解密和安全启动等功能;KF32A158同时提供CANFD、USART(LIN)、SPI、IIC等丰富接口以及符合AutoSar标准的MCAL软件服务,充分满足车控与底盘控制、智能座舱与互联控制、电池/电源/热管理控制、智能车灯与传感控制等汽车场景控制需求。为进一步树立我国汽车芯片产业的品牌影响力,推动汽车和芯片产业跨界融合及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由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国电子报联合举行的“2025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成果”颁奖仪式在2025 上海国际车展“中国芯”展区展台举行,芯旺微电子KF32A158凭借技术先进性和优异的市场表现,荣获2025年度影响力汽车芯片奖。   KF32A156是芯旺微电子基于自主KungFu内核的32位车规级高性能MCU,也是国内率先搭载2路CANFD模块的车规级32位MCU产品,其具备高达512KB Flash,主频高达120Mhz。KF32A156覆盖了较多的控制应用场景,包括车身控制、车灯控制、汽车电机控制、底盘类控制等。KF32A136/138是芯旺微电子基于自主KungFu内核推出的32位车规级MCU,符合ASIL-B汽车功能安全等级,最大可提供480 ECC Flash和32KB RAM;Flash规格从64K至480K,主频从48M至120M,全系支持DFlash,芯片封装规格支持QFN32、LQFP48、LQFP64,内部集成CANFD、SPI、LIN、ADC等外设模块,可广泛应用于车身域控制模块包括开关控制器、传感器、控制器等应用领域。   与芯片同步展出的还有基于KungFu系列芯片打造的底盘域的ABS、EPB、EPS,座舱域的仪表、中控屏、Tbox、无线充、Efuse,车身域的转向灯、前灯、VCU、汽车车窗/天窗、座椅通风等几十个细分场景解决方案,覆盖车身域、座舱域、智驾域、底盘域和动力域5大应用领域,已被20多家知名汽车品牌选用,现已覆盖超200款车型,KungFu产片和生态服务零部件客户突破800家。   芯旺微电子已实现了全产业链国产化,从IC设计、晶圆加工工艺和制造、封装到测试全部在国内实现闭环。公司构建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汽车芯片终测线,实现三温CP测试、三温FT测试,依托自研IP优势,与产业链合作伙伴开展多项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汽车芯片制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保障了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安全。未来,芯旺微电子将继续发挥自主KungFu内核的独特优势,围绕汽车产业研发更多创新的芯片产品,逐步扩大自主可控的CPU指令集架构生态圈,提升KungFu芯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致力成为一家综合性的的汽车半导体的基石供应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芯旺微电子邀您同聚上海车展后半程,2.2馆2BG012展台,共话中国KungFu,欢迎莅临!    
五一大放价!零跑5月政策权益已送达

五一大放价!零跑5月政策权益已送达

两天前
五一大放价!零跑5月政策权益已送达
泰科电子重磅发布用于汽车低压载流导线的铝材连接技术革新

泰科电子重磅发布用于汽车低压载流导线的铝材连接技术革新

两天前
2025年4月,TE Connectivity(泰科电子,简称“TE”)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W3-505展位。以“赢领智电,乘势敏行”为主题,TE重磅发布用于汽车低压载流导线的铝材连接技术革新,并围绕多项智电化趋势下的核心应用深度协同产业创新,乘势引领多赢未来。   TE汽车事业部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孙晓光表示: “此次‘铝代铜’创新是继2024年‘0.19mm2多赢复合线’低压信号回路材料革新后的又一次成功方法学的延续。搭配新一代低压铝芯载流线技术,TE预估可助力中国汽车市场每年整体减铜30万吨,同步实现相应的减重、降本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材料创新,“铝”赋新能 继“0.19mm2多赢复合线”周年成功后,TE此次发布的新一代低压铝芯载流线技术可助力中国车企单车再降铜约10kg,规模推广后预期可实现我国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85万吨,以颠覆式创新破解当下车企面临的减重降本难题。该方案可大幅缓解汽车线束对铜材的依赖性,而且成功克服铜铝连接的电化学腐蚀和铝材蠕变问题。此外,该材料方案高度适配未来48V架构下的连接需求升级,可为主机厂客户释放多段降本空间。     TE低压铝芯载流线技术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行业正在面临每年80万吨铜材缺口和日益稀缺的铜供给预期。在这样的契机下,TE全新低压铝芯载流线技术可显著缓解车企的“铜材焦虑”。结合TE可靠的技术验证和优秀的降本增效设计,车企可获得更加主动、积极、可持续的成本管理和材料选择。 赢领智驾,“感”“域”升级 本次展会上TE现场集中展示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车灯及域控制架构下的整体解决方案,助力车企在汽车智能化方面灵活布局,为市场提供敏捷创新、产能无忧、质量闭环、选择广泛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智驾感知端连接方面,TE首次展示了集成GEMnet万兆级差分连接的激光雷达混合式连接器,赋能汽车实现智能驾驶功能升级。   更加丰富多样的高清摄像头模组连接方案,以角度灵活的浮动偏离补偿、更低插拔力和更牢固的连接保持性助力摄像头线束省心连接,让智能汽车“慧眼”加持,数据传输畅通无阻。在智驾域与智能座舱连接领域,同台亮相的MATE-AX与TMF两种界面的小型化同轴产品,可助力摄像头、驾舱屏显和天线连接随心搭配。此外,TE还展示了创新性的智能车灯、域控制器和新一代顶棚FFC(扁平柔性线缆)连接解决方案,助力车灯、域控和顶棚以紧凑型、模块化、混合式连接方案实现量体裁衣式的智能化升级。 掣电敏行,乘势“充”能 在电动化方面,TE现场重点展示了新能源充电、高压动力总成、辅助用电、电池包和电路保护的连接解决方案。随着“兆瓦”级电池问世,充电效率已成为汽车行业用户普遍关心的话题。此次TE带来多项充电相关产品,助力车企在充电技术上快人一步,掣电敏行。   在高功率快充回路上,TE展示了为10C级电池包提供“兆瓦级”供电的全链路、一站式超充连接方案,为“油电同速”强势赋能。   在交流充电回路中,TE全新一代充电插座自研电子锁方案,可为充电插座带来更高寿命、更耐用开关、更高破冰力保护和更轻松的解锁体验。新一代HVA280连接器以更小界面和更优载流能力,为交流充电(OBC)和辅助用电设备(如空调压缩机、PTC等)应用提供更优选择。此外,TE也展示了丰富的电池包内连接解决方案,并现场展示了节拍更快、效能更高的FFC刺破式压接制程,实现更扁平、轻量、省心的电池包内低压线束总成连接。   赢领智电,必当随势而动;乘势敏行,更须智电双擎。TE汽车事业部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孙晓光表示:“TE汽车事业部过去几年的持续高增长是产业协同创新力量的体现,也是对TE团队乘势而动、敏捷响应的阶段性肯定。智能化和电动化已经势不可挡,TE期望能够以持续创新赋能行业伙伴,将降本增效落到实处,让技术价值发挥效用。我们期待与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伙伴携手,共赢变局,共启新程。” 来源:泰科电子 TE Conne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