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站

微信网站

版权所有  ©  北京国能赢创能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3772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013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行业要闻

《202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正式发布

《202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正式发布

2023-09-22
2023年9月22日,在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期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简称“装备中心”)牵头,联合行业权威专家、机构学者及重点企事业单位共同编制《202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简称《年鉴》)作为行业重要成果正式发布。发布期间,装备中心李国俊副处长,从《年鉴》的背景、主要内容、总结与展望等维度做了详细介绍。   李国俊处长介绍到,《年鉴》是我国第一本专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用性工具书,是经多位院士及行业权威专家指导,多渠道听取专家及企业意见,多轮评审,集合行业多方力量,历时一年完成全书编制。《年鉴》从管理、政策、研发、技术、产业、市场、应用等多维度展示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汇集行业发展各阶段的优秀产业成果及创新案例,引领行业持续发展。 2023《年鉴》邀请了100+行业权威专家、资深专业人士、代表性企业负责人围绕行业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等热点建言献策,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年鉴》伴随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走过14年,是集权威性、指导性、学术性、综合性于一体的官方资料,已成为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数据载体与技术交流平台,为行业机构前瞻研究和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有效借鉴。 《202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主要内容 2023年《年鉴》由行业篇、政策篇、城市篇、单位篇、事记篇、标准篇、成果篇七个部分组成,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换电式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飞行汽车等前沿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梳理汇总,分析行业未来趋势,助力行业可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行业篇:紧扣科技前沿技术,引领打造未来产业风向标 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换电式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飞行汽车等前沿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梳理汇总,分析行业未来趋势,助力行业可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飞行汽车技术”2023年首次入刊。 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长足进步,为电动飞行汽车的发展做好了技术和产业储备;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即电动飞行汽车的出现,使得高安全性和低噪音的城市空中交通成为可能。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在进入关键时期,车规芯片在推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上的作用更加凸现;以单车智能实现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将逐步向车路云图网一起协同发展;智能化、情感化的座舱成为未来购车的关键因素;基于安全和能量密度优势,固态电池前沿技术目前已成为国内动力电池重要布局方向。   城市篇:展示重点区域产业布局详实数据 共梳理近50个重点地区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2022年区域政策、整体产业布局、推广应用、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建设等发展情况,透过分析了解区域发展数据,为政府制定决策及企业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支撑。 对接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大湾区重点地区主管部门,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政府及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推动重点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助力区域产业协同创新。   单位篇:展示产业链上下游整车、关键零部件及科研院所布局情况 共收集140余家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重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产能建设及技术研发能力进展、合资合作等发展情况。   成果篇:准确把握企业创新发展及市场需求 共收集了26篇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在行业中实际应用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和剖析引导行业创新科学发展。 研究成果报告主要布局在电动化、芯片与智能、氢燃料电池、节能等领域。把握企业创新发展及市场需求,从成果简介、创新点及解决难点问题、国际水平对比分析、成果应用情况等维度深入阐述。   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将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加强在研究报告成果产出、宣传推广及品牌建设等方面工作,期待更多企事业单位和专家学者的参与及支持,共同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联合部署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

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联合部署开展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

4小时前
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道路运输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进行安排部署,努力从根本上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加快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向事前预防转型。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提升交通参与者安全素养。严格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考试管理,加快建立健全以驾驶员安全驾驶水平为核心的培训考试质量评估体系。加强营运驾驶员针对性安全教育培训,提升驾驶员应急驾驶操作能力。加强安全带使用管理,引导驾乘人员出行中全程佩戴安全带。强化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及时劝导纠正面包车超员、非法营运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交通安全宣讲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网络,推动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有效提升营运车辆本质安全水平。修订相关技术标准,提升新出厂客货车辆安全性能。严格落实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管理制度,严把车辆进入运输市场关。加强协同协作,严厉打击非法改装、重型货车“百吨王”、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大罐小标”等违法违规行为。稳妥有序推进57座以上大客车及卧铺客车退出运输市场,有效管控重大安全风险。   三是坚持综合治理,落实落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推进“两类人员”安全考核,督促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安全责任。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时纠正和避免习惯性违章作业。强化重大隐患动态排查治理,健全企业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工作机制;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实施挂牌督办,督促限期整改。   四是坚持多措并举,优化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环境。推动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责任,落实落细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加快推进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运输条例,完善道路运输安全法治环境。深入推进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工作,优化道路交通通行环境。优化完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建立健全“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工作机制,积极营造共建共治社会环境。   五是坚持协同协作,完善道路运输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涵盖道路运输企业、营运车辆、驾驶员、车辆运行轨迹等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治超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健全货车超限超载综合治理机制。健全货车疲劳驾驶协同治理机制,严厉打击严重疲劳驾驶行为。强化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全链条安全监管。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类分级管理机制,持续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实施方案》要求,各地要加强组织部署,强化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加强督导检查,严格追责问效,切实推动治本攻坚行动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降低较大和一般事故,推动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党委书记董亚洲莅临福建艺达参观交流

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党委书记董亚洲莅临福建艺达参观交流

一天前
福建艺达 | 一汽解放 5月13日,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党委书记董亚洲等领导莅临福建艺达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参观交流。     在陈孙艺董事长接待陪同下,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党委书记董亚洲等领导莅临福建艺达-泉州开普勒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参观交流。在参观过程中,陈孙艺董事长向董书记介绍了当前福建艺达的产能布局、生产进度和研发情况。董书记重点参观了解放动力生产专线,对其工艺技术和生产标准表示认可赞赏。     座谈会上,双方交流分享市场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重心。福建艺达相关部门详细汇报了解放动力配套产品的项目情况、质量提升和新产品开发进度。董书记表示从传统内燃机到新能源动力,福建艺达与一汽解放有着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配套高效、可靠的动力产品,其生产及研发能力信赖可靠。陈孙艺董事长表示未来在动力领域,福建艺达将继续提质增效,扩展研发,助力解放动力品牌提升,实现民族动力产品走向世界。     福建艺达为更好地满足市场方向和需求,产品针对性升级,节能扁线起动机和高效扁线发电机两大产品进一步提升轻量化、节能高效、整机紧凑化、使用寿命长等特性。同时,福建艺达积极拥抱新能源电驱动产业,新能源扁线驱动电机产品研发和技术工艺快速发展,目前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具有较高市占率。在密切合作多年里,福建艺达与一汽解放同步研发、批量配套,取得丰富成果。         福建艺达新能源扁线电机配套一汽解放双电机两档电驱桥、轻型同轴式电驱桥等   在绿色低碳的倡导下,福建艺达各系列产品也将继续在传统内燃机领域达到更加节能、环保、可靠,在新能源动力领域达到更加绿色、高效,与一汽解放寻找更多新的合作增长点,激发潜能,增添双方合作新动力。  
涉智能网联汽车等课题 工信部装备中心公开招募2024年度重大课题联合研究伙伴

涉智能网联汽车等课题 工信部装备中心公开招募2024年度重大课题联合研究伙伴

两天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工作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聚焦对部支撑重点工作和自身职责定位,围绕新型工业化背景下装备工业领域全局性、战略性和热点难点问题,设立七项重大研究课题,为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撑,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为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深度、广度,加强与行业研究机构合作交流,现面向社会招募重大课题联合研究伙伴。   一、研究课题概要       二、参研单位要求   参研单位原则上应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社会团体,应具有一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具备相关领域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研究骨干人员需具备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参研单位负责研究报告部分内容起草、研讨和课题研究经费保障等工作,并按照要求及时提交研究成果,相关成果报告应达到公开发表或出版水平。   三、研究成果应用   课题研究成果将汇编成册,择机面向社会发布,其中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将报送国家相关部门。参研单位通过参与研究,可共享研究成果,共同参与发布。   四、有关时间安排   有意向参研的单位,请于2024年5月30日前向我中心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单位名称、研究基础及团队介绍、意向课题及研究内容、联系人及电话)请发送到wangfengli@eidc.org.cn。中心遴选确定后通知参研单位,2025年2月底前完成课题研究工作,2025年4月30日前形成最终研究报告。   五、课题合作联系人       欢迎装备工业领域有一定研究基础的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企业参加。   来源:装备中心  
“一二五”工程激发人才热潮,五菱Air ev荣登柳州工业博物馆新星!

“一二五”工程激发人才热潮,五菱Air ev荣登柳州工业博物馆新星!

三天前
2024年4月26日,“柳州企业日”“柳州工匠日”活动暨第六届“龙城人才周”启动仪式在柳州市工业博物馆举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市委书记张晓钦;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二级巡视员陈文安;自治区总工会二级巡视员黄月萍;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黄少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传林;市政协主席陈鸿宁;市委副书记杨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毅;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国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文东福;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国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日春;自治区有关单位同志及专家代表和行业代表出席本次启动仪式;公司纪委书记粟鸿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刘作梅及部分获奖代表应邀出席此次启动仪式。   在本次启动仪式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市委书记张晓钦见证了“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和“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获得者荣誉手印揭幕及人才代表现场手印采集,公司技术中心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博士作为上汽通用五菱人才代表进行手印采集。     会上,柳州市政府为一批专家人才颁发荣誉证书,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刘昌业,产品营销中心总经理、产品创新中心总经理赵奕凡,宝骏基地总装维修班长符周获得2024年柳州市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待遇人员;宝骏基地车身焊装班长覃显会、技术中心试制技师黄继宇获得2023年“柳州工匠”;技术中心能量管理首席技术官满兴家、宝骏基地总装工段长卢远西获得2024柳州市青年拔尖人才;符周作为上汽通用五菱专家人才代表上台接收市政府颁发证书。     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创新中心上海中心进行柳州市第二批“人才飞地”授牌,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刘作梅上台接受牌匾。     上汽通用五菱黄继宇、黄海峰、卢远西、李平武、乔勇军、黎炎华在第三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获得冠军,柳州市政府为冠军获得者颁奖。     01 依托一二五工程,打造电智化新时代人才   围绕“一二五”工程人才需求,公司持续深耕雇主品牌,推进组织焕新提效,通过创新人才引进渠道、多元化人才赋能平台、“双通道”职业发展体系等建设,培养新能源转型发展所需求的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技能“三新人才”,打造电智化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 依托能力提升和技术创新,“三新人才”帮助公司在产品研发、数字化生态链、商业模式创新、精益智能制造、标准共建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通过竞赛挖掘工匠高潜人才,联动内外优质资源,以外部竞赛、内部项目的形式开展后续培养工作,加速人才成长。     正是得益于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公司才能够不断创新、推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2022年公司新能源销量突破100万辆,成为全球最快达成新能源销量百万辆的车企;2024年4月公司累计出口突破100万台套,为实现五菱向海图强的战略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02 五菱打造“造车出海”新样本,“G20严选”入藏柳州工业博物馆   仪式上,2022年G20峰会期间官方用车之一五菱Air ev正式入藏柳州工业博物馆,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刘作梅上台接收柳州工业博物馆颁发的收藏证书,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毅,公司纪委书记粟鸿斌一同上台见证了这历史性时刻。         未来,公司将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一二五”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公司全面转型新能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五菱力量。     投稿 | 总经办 编辑 | 蓝处 校对 | 黄剑 邓薇 审核 | 韦笑娜 刘俊谊 谭跳    
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发布

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发布

2024-05-13
近日,《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在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工作小组、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指导下,由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北京智能车联”)、北京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及中关村智通智能交通产业联盟联合编制完成。在《报告》所展示的2023“北京成果”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既在封闭场地验证环境建设中取得新进展,也在开放测试区建设中不断突破。   政策标准 封闭场地测试体系更完整   《报告》显示,2023年,北京市持续深化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示范发展模式,发布多项政策标准,构建数实融合发展新格局。其中,《北京市无人配送车道路测试与商业示范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市范围内推动无人配送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北京亦庄便是场景落地的重点区域之一。   新石器无人巡逻车   同时,北京市持续深化“场-路-区”三级测试示范环境建设,为自动驾驶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测试示范环境,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封闭场地验证环境建设方面,位于北京亦庄的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亦庄基地(以下简称“亦庄基地”),持续拓展测试能力,建设形成涵盖量产车、ADAS、3级驾驶自动化(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4级驾驶自动化(高度自动驾驶)及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等的完整测试体系,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中国计量认证(CMA)等机构的认可。 在开放测试区建设方面,以北京亦庄为核心启动建设的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已完成1.0和2.0阶段建设任务,并已启动示范区3.0阶段建设。首个100平方公里已实现智能网联道路基础设施全覆盖,正逐步扩区至600平方公里。   关键技术测试 示范区测试企业占北京总数超70%   《报告》强调,2023年北京市继续开创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新局面,持续推动技术升级落地,多元场景创新应用。 在封闭试验场地关键技术测试能力方面,2023年亦庄基地为30余家企业、研发机构、高校等单位提供测试服务,场内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累计里程接近32万公里,通过测试验证服务协助企业实现自动驾驶综合行驶能力的优化与精进。 同时,亦庄基地为美团、京东等企业提供无人配送车基础性能与场景验证等封闭场地测试服务,助力无人配送车技术研发与提供安全保障;还为一汽、百度、戴姆勒、宝马、小马智行等测试主体与研发机构提供技术研发验证服务并出具详细的测试报告,确保自动驾驶技术的更新以及新功能、新算法的顺利落地,为测试主体提供安全、专业的测试保障。 在开放道路关键技术测试方面,截至2023年底,累计38家企业在北京市开展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累计测试里程超过3893万公里。其中,在示范区测试的企业占北京测试企业总数超70%,有29家企业、775辆自动驾驶车辆获准在示范区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及商业化试点的先行先试。尤其是,萝卜运力、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三家企业共58辆自动驾驶车辆在示范区开展无人化道路测试,累计测试里程超过76万公里。   示范运营 示范区先行先试支持场景落地   《报告》指出,北京市自动驾驶开放道路试运营测试已处于规模化阶段,试运营测试在实操层面验证了自动驾驶车辆的各项性能,进一步完善相关参数指标,为加快构建绿色、高效、安全的自动驾驶商业化模式提供落地保障。 在载人试运营测试方面,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范围内载人试运营总里程累计超2096万公里,其中全无人载人测试里程达34.9万公里。这过程中,在示范区内开展可载人的示范应用及商业化试点的车辆达193辆。 在无人配送车道路测试与商业示范方面,示范区向京东、美团、毫末智行、新石器的305台无人配送车发放车身编码,开展无人配送车道路测试与商业示范先行先试,累计测试里程达108万公里。 在智能网联客运巴士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方面,截至2023年底,来自阿波罗、轻舟智航、福田欧辉、商汤科技等6家企业及联合体的10辆智能网联客运巴士在示范区开展了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累计测试里程超过9.1万公里。 《报告》显示,下阶段,北京市将进一步深化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升级,主动适应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今年示范区将加速3.0阶段扩区,同时北京智能车联作为北京市自动驾驶市级产业创新中心以及亦庄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单位,也将持续完善自动驾驶领域测试技术,提升自动驾驶测试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为自动驾驶产业创新发展贡献“亦庄力量”。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反响好 商务部介绍政策实施重点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反响好 商务部介绍政策实施重点

2024-05-11
5月9日(星期四)下午,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回答记者提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介绍,4月24日,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自文件印发之日起至2024年年底前,对个人消费者报废符合条件的旧车,并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的,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实施细则》印发后,各方广泛关注、反响很好,不少地区已经细化出台了本地区的落实举措。   在政策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我们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   一是统筹兼顾。坚持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一体推进,中央财政重点支持报废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支持汽车置换更新。在政策设计上,我们对内资外资、“本地外地”一视同仁,购买新能源车和燃油车都能享受优惠政策。   二是组合发力。统筹支持汽车消费全链条各环节。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可以和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购车金融信贷支持、企业配套优惠等叠加享受,形成组合包,努力让老百姓得到更多优惠。   三是高效便利。开发建设全国统一的汽车以旧换新信息服务平台,并在微信、支付宝、抖音、云闪付上线了小程序,便利群众申领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切实把好事办好。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分拣电池,走路速度提升超30%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分拣电池,走路速度提升超30%

2024-05-10
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能力全面升级。5月5日下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发布一则视频推文称,团队“最近努力做些有用的事”。视频显示,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能力再次升级,灵活性和步行稳定性大大提升,不仅能像人类一样精准分拣特斯拉电动车4680电池,而且走路速度提升30%一生。 特斯拉机器人团队工程Milan Kovac发推文称,“擎天柱”使用的神经网络完全是端到端运行,只利用机器人的2D摄像头视频和机载自传感器,直接生成关节控制序列,因此其完全靠视觉辅助和人类示范进行训练。 而这擎天柱内部的这个“神经网络”,完全运行在机器人嵌入式FSD计算机上,并由机载电池供电。设计上可以让单一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加入更多多样化数据后执行多项任务。 性能方面,Milan Kovac此前曾表示,如今全新升级的“擎天柱”机器人速度约为 0.6 米/秒,比去年12月速度提高了30%以上,是特斯拉机器人有史以来最快的步态。 Milan Kovac指出,特斯拉改进了“擎天柱”前庭系统、脚部轨迹和地面接触逻辑,升级了运动规划器,增加了轻微的躯干和手臂摆动,并缩短了机器人的循环延迟,从而整体上更加稳定,更加自信。 Milan Kovac坦言,尽管目前还不够完美且有些慢,但Optimus在执行任务时的成功率逐渐提高,失误率降低。此外,团队还在训练Optimus从失败中恢复,并已观察到自发的纠错行为。“Optimus已经可以在办公室里长距离行走而不跌倒,并持续在真实工作站上测试和改进。”Milan Kovac称。 Milan Kovac强调,特斯拉在其中一家工厂部署了几个机器人。团队正致力于提高“擎天柱”的移动速度,处理更复杂的地形,同时不牺牲其类人的行为特性。同时,也在关注整个机器人群体的重复性能力,训练神经网络处理动态校准和小的机器人间差异。 实际上,特斯拉CEO马斯克(Elon Musk)一直以来都是机器人技术的坚定信徒。他将自动驾驶的特斯拉汽车形象地比作“带轮子的机器人”。而在他的宏伟蓝图中,还有一款名为擎天柱(Optimus)的人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不仅是马斯克对未来的憧憬,更是他旗下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正在积极研发的项目。 擎天柱,又名特斯拉Bot,首次亮相于2021年8月的特斯拉人工智能日。当时,马斯克宣布了公司计划在第二年推出原型的计划,并表示:“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款机器人有可能比我们的汽车业务更加重要。”他不仅设想了机器人在家庭和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还预测人形机器人的数量最终可能会超越人类,甚至可能改变经济的面貌。 2022年的一次活动中,马斯克透露了他对擎天柱的期待,他希望最终能生产出数百万台Optimus机器人,每台的价格预计在2万美元左右。 马斯克曾支持一项预言,20年后地球上将有大约10亿个人形机器人。而到了21世纪60年代,整个太阳系将有1000亿个机器人(主要是外星机器人)。    
蔚来与广汽集团达成充换电战略合作

蔚来与广汽集团达成充换电战略合作

2024-05-09
2024年5月8日,蔚来与广汽集团在广州签署充换电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换电产业涉及的电池标准、换电车型研发及定制、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战略合作,并推进双方自有充电平台互联互通。 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建立统一的电池标准体系,合作研发适配双方换电体系的换电乘用车及兼容性换电服务站点,推动搭载双方共同确定的统一标准化电池包的换电车型上市,以及推进可为双方车型提供换电服务的站端解决方案落地。 双方还将推动换电运营网络、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建立统一的换电运营管理体系,搭建更大规模、标准化、统一性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实现规模化优势,并建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平台和电池资产运营机制。       充电平台合作方面,双方将依托各自的充电设施,建立平台间动态数据的互联互通。本月底,双方可实现各自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用户可通过各自品牌App、小程序及车机的充电地图,实现充电桩的查询、导航、启动、支付等功能,让加电更便捷。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表示:“很高兴与广汽在充换电业务领域达成合作。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先行者,广汽拥有规模化的用户基础,在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领域具备丰富经验。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强化各自在技术与运营领域的优势,推动换电电池标准和运营管理体系的统一,让换电成为更主流的加电模式,为更多用户带来和加油一样便捷的服务体验。” 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场景中换电模式有无穷的市场,换电模式实际上解决了私家车位拥有量占比低带来的用户痛点。我很高兴今天双方坐在一起,共同推动相关的工作,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双方这一次能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未来进行合作也提供了指导和遵循。我们也希望通过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使我们的换电站的数量更多,也让广汽埃安的用户有更好的换电体验。”  
40亿元 超电集团临沂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开工

40亿元 超电集团临沂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开工

2024-05-08
2024年5月5日,超电集团年产10GWh超级快充动力电池Pack及2GWh动力电池项目正式开工,项目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蒙新质产业园,主要规划生产烯碳分钟级超级快充新能源城市物流汽车动力锂电池。     临沂项目总投资40亿元,总占地200亩,分两期建设年产10GWh超级快充动力电池Pack及2GWh动力电池项目,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0亿元。 超电年产10GWh超级快充动力电池Pack及2GWh动力电池项目是临沂市沂蒙新质产业园首批入园开工项目,也是唯一汽车动力电池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完善临沂新能源产业链,引领推动临沂全周期、全生态、全链条的新质产业集群打造,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事记简报(2024年04期)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事记简报(2024年04期)

2024-05-07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大事记简报(2024年04期)
15项氢能制取及利用技术拟列入国家工信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目录

15项氢能制取及利用技术拟列入国家工信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目录

2024-05-06
2024年4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公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氢能领域共有15项制取及利用技术列入: 1)大功率重卡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采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替代柴油发动机,并使用工业副产氢气,全程无排放。采用低铂载量高性能膜电极,反应电压高,从根本上提高发电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配合高功率电堆层叠组装和密封技术、系统控制和优化技术,提高发动机效率。发动机系统兼容热回收技术,低温时为车内供暖。 2)氢燃料分布式发电系统:开发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以氢气作为原料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发电。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直流电经逆变器并升压后,接入10kV交流电网线。副产水蒸气由洁净水收集装置收集,通过冷凝器回收热能,获取常温液态水,全运行周期清洁无污染。设计自动调节控制系统,可实现故障电堆系统在降容条件下持续运行。 3)加氢站成套装备:采用加氢站成套装备,将不同来源的氢气通过压缩机增压储存至储氢瓶组,再由加氢机采用分级加注模式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注氢气。自主开发液驱式氢气压缩机、隔膜式压缩机等关键增压设备,开展站控系统标准化设计。建立整站能量流动控制策略,智能控制加注过程,智能调整压缩机启停、储氢瓶组充装,实现加氢站全流程高效节能运行。 4)氢能轨道交通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采用模块化理念设计大功率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基于燃料电池的可靠性、耐久性、结构强度、噪声控制等优化设计技术,进行燃料电池系统的化工仿真与模拟、结构计算与设计、电气设计、控制算法研发。实现核心功能模块设计与开发、系统集成与优化控制、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通过多套燃料电池系统并联输出,满足氢能轨道交通车辆动力需求。 5)兆瓦级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电解水制氢技术:采用宽功率波动、快启动爬坡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制氢技术和能瞬间反馈波动能源的电源模块,研制自洽于可再生能源宽功率范围波动特征的智能化整体控制系统,实现快速功率调节响应,解决电力波动对电解槽的冲击,实现电解系统的平稳运行。利用高密度电堆工艺设计优化制氢模块,采用变温吸附技术干燥提纯氢气,满足高质量用氢需求。 6)氢气锅炉低氮燃烧技术:采用分级送气及配风方式,协同燃烧安全控制技术、浓淡燃烧技术、无死角设计、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等技术,实现氢气燃烧器与锅炉本体之间的良好匹配。利用助燃风形成烟气内循环,与烟气外循环相结合,配合炉膛无死角结构,保证锅炉稳定高效燃烧及高效分级换热,实现低氮氧化物排放。 7)镁基固态储运氢技术:利用镁基储氢合金材料的可逆吸放氢反应,通过高温导热油控制储氢装置内储氢合金的温度,结合氢气压力控制,实现镁基固态储氢装置的可控吸放氢过程。镁基固态储运氢车可常温低压存储和运输氢气,实现高效率、长周期储存氢气,储氢材料可循环使用,满足氢气储运需求。 8)规模化风光离网直流制氢技术:采用风光发电全直流离网制氢总体技术方案,将风光发电通过中压直流技术输送至化工园区。通过碱性电解槽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混合配置进行制氢,作为负载消纳可再生能源。通过储能、电解槽阵列优化运行策略和能量管理系统,使负荷与波动性风光出力匹配,实现整个系统稳定、经济运行。 9)绿色醇氢燃料在工业炉窑中的应用:采用醇氢炉窑,以绿色甲醇为燃料,利用炉窑余热,将其通过吸热和催化裂解为富氢混合气,提升燃料热值,再掺入炉膛内混合,实现快速燃烧。结合实际工况,通过控制系统调节裂解器和燃烧器内甲醇含量,进而调节富氢混合气掺混比例,确保炉膛内燃料有效燃烧,提升燃料热值,提高热效率。 10)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航煤技术:采用一步法,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制备芳烃,再经过精馏分离提取不同芳烃馏分,对低冰点馏分进行加氢精制合成环烷烃或链烷烃。收集以上产物,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将其与以生物质为碳源制备得到的绿色航煤组分、常规航煤组分等进行调配,得到适应不同来源需求的成品航煤调配方案。该技术可提高绿色航煤制备的高选择性与原料的高转化率。 11)面向轨道交通的制储一体化移动供氢系统:移动供氢设备由撬装式甲醇转换制氢设备、低压固态储氢以及多级增压加注系统组成。通过催化剂将甲醇分解生产氢气,将钛合金作为储氢合金,采用模块化设计使每个模组可单独吸氢和放氢。该系统满足不同流量的用氢需求,为轨道交通提供高效可靠的氢能制储一体化解决方案。 12)风光制绿氢合成氨技术:利用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电解制氢生产合成氨,以质子交换膜(PEM)为电解质,纯水为反应物,并采用零间距结构电解槽。通过合理配置储能储氢,电解制氢装置产生的氢气和深冷空分制氮装置产生的氮气混合后进入合成氨装置。经压缩机压缩、预热、氨合成反应、余热回收、冷却分离后液氨产品送至氨储存单元储存。 13)生物质合成气制绿氢技术:采用脱碳提氢装置,以生物质合成气为原料,经过除油、加压、脱硫、脱碳、提氢等工艺制备合格工业氢气。原料气从除油塔输入经除油压缩后进变换装置,提高氢含量,再经脱硫后分别进入真空变压吸附脱碳装置和原甲裂脱碳装置。一部分脱碳气经过焦炉煤气提氢装置直接得到产品氢,另一部分脱碳气经过甲裂提氢装置进一步经甲烷化后得到产品氢。工艺解吸气可进一步回收利用。 14)生物质气化-费托合成制备绿色航煤技术:采用新能源电解水制绿氢-费托合成工艺制备绿色航空煤油,优化集成风电光伏发电及加压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系统工艺。利用绿氢取代灰氢、生物质绿碳取代化石碳源,最后通过高效费托合成工艺实现制备绿色航空煤油。电解水制氢装置根据新能源发电波动,实现“荷随源动”,达到分钟级负荷响应。 15)富氢尾气综合利用制氢技术:采用气体分离提纯系统,以液化天然气富氢尾气为原料,提纯制备高纯氢气。原料由入口端进入吸附塔,依次经吸附、多级压力均衡降、顺放、逆放、冲洗、多级压力均衡升及最终升压等步骤,实现多次均压回收获得氢气。氢气再经调节阀和产品缓冲罐稳压后,进入不锈钢精密过滤器去除微量的颗粒物,最终输出高纯度氢气。主要用能设备为隔膜式压缩机,容积效率高。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公示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3〕259号),经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行业协会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形成《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予公示。如有不同意见,请于2024年5月10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至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联系电话:010-68205369 传  真:010-68205341 电子邮箱:jienengchu@miit.gov.cn 附件: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征求意见稿)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2024年4月30日  
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政策简报(2024年4月)

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政策简报(2024年4月)

2024-05-06
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政策简报(2024年4月)
5月1日起,粤港澳两地牌车辆管理推出四项便利措施

5月1日起,粤港澳两地牌车辆管理推出四项便利措施

2024-04-30
5月1日起,粤港澳两地牌车辆管理推出四项便利措施粤港澳两地牌车辆管理将推出取消关联核查纳税要求、延长指标有效期、优化非营运小汽车免检、放宽主驾驶人备案车辆数量四项便利措施。 一、取消申办不同类型两地牌指标的关联核查纳税要求。   对已经以纳税条件申办投资类指标的,同一申请人再申办 资格类、人才类、捐赠类等其他类型指标,及以投资高新企业条件申办指标时,不再核查相关投资类指标内承单位的纳税情况,凡符合对应条件的即予办理。   二、统一调整资格类、人才类及投资高新企业类两地牌指标为长期有效。   2019年4月15日后申办的资格类、人才类及投资高新企业类两地牌指标有效期由5年调整为长期有效,办理《粤港澳机动车往来及驾驶人驾车批准通知书》延期时, 无须再次提供相应资格条件证明。   三、优化申办两地牌的港澳非营运小汽车免检措施。   在港、澳首次注册登记6年以内的9座(含)以下非营运小汽车,申办两地牌时免于上线检验。   已办理两地牌的9座(含)以下港澳非营运小汽车(不包括面包车),自港澳地区注册登记之日起10年以内仅上线检验1次,即第2、4、8年免上线检验直接申领检验合格标志,第6年须上线检验;10年(含)以上的每年上线检验1次。   在内地发生过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或者非法改装被依法处罚的车辆,仍按原规定周期检验。   四、放宽主驾驶人备案两地牌车辆的数量。   凡符合条件的主驾驶人,可备案相应两地牌车辆,不受车辆数的限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国内首个汽车大模型标准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国内首个汽车大模型标准

2024-04-29
2024年4月28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国内首个汽车大模型标准。标准主要涵盖三个能力域,其中场景丰富度侧重评估汽车大模型对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等细分场景的支持情况,能力支持度重点关注汽车大模型在感知、理解、推理、生成等人工智能技术能力上的表现,应用成熟度主要评估汽车大模型在系统生态、部署定制、场景适配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魏凯:针对汽车行业全面走向“人工智能+”这样一个大的趋势和行业需求,重点关注大模型在汽车行业的研发、生产管理、制造管理方面的应用,以及汽车产品智能化过程中,把大模型引入到这个车上,这样一个大的需求来开展这个标准的研制。 专家表示,大模型的出现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将加速推动汽车场景交互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魏凯:我们可能还会进一步细分。比如说把它分成在研发端,在生产管理端,在这个座舱智能化,细分这个标准,我们会制定更加详细的技术要求,来规范推动和支撑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发展。